中国语言学资源网站


    序号
    网站名称
    网站介绍
    语言学网站
    1.
    世界语言结构图谱
    数据库
    世界语言结构图谱
    数据库

    语言类型学领域最大的开放数据库之一,其中包括有关世界语言中大量语音、语法、词汇和其他现象的分布信息。 2005 年首次以书籍形式出版,并附有 CD; 2008 年 4 月,该数据库的第二版在互联网上发布。 该基地由一大群作者创建,编辑是 Martin Haspelmat、Matthew Dryer、David Gil 和 Bernard Comrie。

    https://wals.info/

    2.
    知网百科之语言频道
    语言_知网百科
    其定义可以是某个语言集团的每个成员从小就学会的一整套习惯,存在于以循环形式 (词素、语言形式的单位、法位、排列的特征) 出现的典型音 (音位)构成的话语中。这些话语的作用...
    https://xuewen.cnki.net/language.html
    3.
    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
    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

    使用说明普通查询高级查询批量查询模式查询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汉英双语语料库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4.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读书会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雅读书会。
    http://ccl.pku.edu.cn/seminar/

    5.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网站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智能语言学习平台。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汇聚各类中文学习资源,以更好地为广大中文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是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关任务要求的具体举措。

    2019年10月25日,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上线。

    https://www.chinese-learning.cn/

    6.
    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

    “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是在新型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当前的数据库技术、信息挖掘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从形、音、义、用、码五大维度,较为全面地呈现古今...

    https://qxk.bnu.edu.cn/#/

    7.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2016年修订)
    2006年8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根据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和测试试点工作情况,对此规范进行了修订完善。现将修订后的《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6年发布的原规范同时废止。

      附件:《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2016年修订)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9/s229/201602/t20160202_229323.html

    8.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
    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近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将学习者中文水平分为“三等九级”,并以音节、汉字、词汇、语法四种语言基本要素构成“四维基准”,以言语交际能力、话题任务内容和语言量化指标形成三个评价维度,以中文听、说、读、写、译作为五项语言技能,从而准确标定学习者的中文水平。

      《标准》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习、教学、测试与评估,为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类学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规范性参考。《标准》的发布,将成为国际中文相关标准化、规范化语言考试的命题依据以及各种中文教学与学习创新型评价的基础性依据,也将为世界各地国际中文教育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程测试提供参考,还将为“互联网+”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种新模式、新平台的构建提供重要依据。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29_523304.html

    高校语言学系
    1.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定位是“中国领先,亚洲顶尖,世界一流”。本学科迄今已创建112周年,学术薪火相传,历史上名师辈出,铸就了本学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传统。

    中文系目前有全国最完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制,共有5个本科专业方向,8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986年5个二级学科——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学科。

     中文系也是国内唯一细分并具有中国文学、汉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学(留学生)5个中文本科专业的学科院系。拥有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北大中文系。此外还设有在国内外具重要影响的国学研究院、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中国诗歌研究院、语文教育研究所等14个研究机构。

    http://chinese.pku.edu.cn/

    2.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1925年在国文部的基础上扩充建立,是复旦大学下属院系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地区中文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培养基地。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符合当时时代的新文化授课而闻名一时,而现代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也不断地在探索者中文文学系的发展方向,并取得很大成果,多次获得各种荣誉。
    主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该专业培养在中国文学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
    汉语言
    该专业培养在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科研教学和理论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中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文史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

    主要专业课程:文学概论、写作、中国语言文学史、汉语史、文字史、训诂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世界历史、中国哲学等。更多详情见百度百科之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http://chinese.fudan.edu.cn/

    3.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院系。2003年,以中文系为基础成立了文学院。

    文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平台丰富。现有13个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文艺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文学创作研究所、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中文国际教育研究所;建有2个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交叉平台、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与国家语委联合建立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学院建有实体性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以及跨文化研究院、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等多个非实体性机构;还设有中文教学科研多媒体集成工作室、汉字研究实验室、数字民俗学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

    http://wxy.bnu.edu.cn/

    4.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学术力量最强的系科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当时虽无系的建制,但汇文书院的首任院长福开森先生就是文学士出身,晚清进士出身的两江师范学堂学监(校长)李瑞清先生更是“提倡国学、科学、艺术不遗余力”的教育家。两校把作为中学、国学根基的中国语言学、中国文学规定为所有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
    南京大学文学院共有八个研究生专业:文艺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戏剧戏曲学专业。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所有研究生专业均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工作的博士后享受教师待遇。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戏剧艺术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该专业为本科专业。

    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修辞与写作、文学概论、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原理等,以上课程共52学分。本科学生还须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和学士论文,以上三项共16学分。

    https://chin.nju.edu.cn/

    5.
    浙江大学文学院
    中文学科是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发端于1920年之江大学文理学院国文系和1928年浙江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后屡历变迁而始终坚守学术文脉。2021年,继承百年中文传统的浙江大学文学院成立,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文学院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文学与语言、传统与现代、文献与文物、文学与影像、编纂与研究融为一体、均衡发展的格局。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重要平台,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处于全国中文学科第一方阵。
    http://www.lit.zju.edu.cn/main.htm
    6.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

           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化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是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2019年,学校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http://www.blcu.edu.cn/

    7.
    武汉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机构。除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古籍研究所之外,学院拥有的省部级重点基地和平台还有:教育部语信司和武汉大学共建的中国语情中心高端智库、湖北省语言信息研究基地、湖北省现代人文资源整理调查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等。学院设3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获评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等十个二级学科,涵盖了国家核定的学科目录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的所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含教授37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10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200余人。2017年12月,在国家发布的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A类,位列全国中文学科前十强。
    http://chinese.whu.edu.cn/index.htm

    8.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952年9月5日,在国家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阶段,孙望先生受命负责筹建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并担任系主任。根据当时所了解的情况,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如胡小石、方光焘、陈中凡等肯定留在原地南京大学中文系,于是他提出一个要求:请将原金陵大学的徐复教授分来南师。
    http://wxy.njnu.edu.cn/

    9.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自1965年开始招收首批国际学生,后陆续组建对外汉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对外汉语系与对外汉语学院等机构,负责国际学生教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原对外汉语学院)于2002年建院,设立招收本科国际学生的汉语言专业,在该专业的基础上,同年创建汉语言系。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汉语言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基地。
    http://chinese.ecnu.edu.cn/13113/list.htm

    10.
    山东大学文学院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文学院在百年山大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901年山东大学成立之初,即设有文学科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振声、闻一多、舒舍予、梁实秋、沈从文、游国恩 等一批大师、学者和著名作家云集本院,为山东大学的校史增添了光彩;建国之初,著名学者王统照、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吕荧等先后执教本院,进一步奠定了山大以文史见长的传统。新时期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学风扎实、实力雄厚、学科健全、学术梯队分布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学生工作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院学生总数近千人,其中博士生120人左右,硕士生270余人,本科生500余人;教职工总数99人(含非事业编3人、兼职人员3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在岗教授34人,副教授3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0人,其中导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2人,讲席教授7人(含兼职2人),特聘教授6人(含兼职2人),荣聘教授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山大杰出中青年学者2人,齐鲁青年学者4人,统招博士后12人。

    20世纪三十年代,山东大学即开始建设文学院。五十年代初,撤销学院建制,设中文系。1996年8月,以中文系为主体恢复文学院建制。2000年7月,新山东大学组建后,文学院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9月成立新的“文学院”。目前,全院有文艺美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大学语文研究室等6个实体研究所,以及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史记》文献研究中心等9个非实体性科研机构。

    https://www.lit.sdu.edu.cn/index.htm

    11.
    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始建于1927年6月,是暨南学堂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后首批设立的独立学系之一,最初称为中国语文学系,首任系主任为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同年9月第一届学生入学。
    2011年,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拥有1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不仅开设了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外华人文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等10个博士专业,而且开设了美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共10个硕士专业。可以说,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前列,中文系是全国首家培养“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院系。

          目前,中文系教职员工共8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9名,博士生导师39名,硕士生导师20名),设有语言学、古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大学语文、大学写作、戏剧影视文学10个教研室,开设了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师范班)、戏剧影视文学共2个本科专业。

    https://zwx.jnu.edu.cn/main.htm

    12.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中国文学系,至今已有逾百年办学历史。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排行榜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居全国并列第5名。2017年9月,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12月,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2月,我院汉语言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和语言学系两个系,有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包括公费师范、非公费师范和试验班3种类型。除公费师范生外,其他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招生的方式,学习两年后进行专业分流。为鼓励不同类型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文学院还开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实施了卓越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

    http://chinese.ccnu.edu.cn/index.htm

    13.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建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

    新世纪以来,中文系发展迅猛,布局合理,影响日益扩大。2000年中文系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0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https://chinese.sysu.edu.cn/

    14.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川大学的前身锦江书院(1704年)和尊经书院(1875年)设立之初,即开设中文学科。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 179人(截至2021年8月),其中教授69人(含博士生导师58人),副教授41人。

    学院现有文艺学教研室、语言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学人类学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新闻学教研室、广播电视学教研室、广告学与符号学教研室、编辑出版学教研室、传播学与新媒体教研室、影视艺术学教研室、艺术理论与文化产业教研室等15个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比较文学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史研究所、巴蜀语言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以及新闻传播学科的出版融合发展实验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研究所、创意产业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西部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https://lj.scu.edu.cn/index.htm

    15.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可溯源至1907年创建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之国文系科,至今已有115年的光荣历史。
    学科专业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持续保持省内高校同类系科的龙头地位,处于全国中文学科的先进行列,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0%,入选B+档,位居全省高校中文学科第一名,已被省政府列为“双一流建设”的高峰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https://wxy.fjnu.edu.cn/main.htm

    16.
    南开大学文学院
      南开大学文学院是2000年末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东方艺术系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多学科综合性实体学院。根据新修订的学科分类,该院对应“文学”和“艺术学”学科门类,涵盖4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学思想史;此外,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均按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生,文艺评论与创作按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生;同时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南开大学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东方艺术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素质教学部、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性别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曹禺暨中国话剧研究中心、文字学研究中心、词汇学与词典学研究中心、比较语言学研究中心、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https://wxy.nankai.edu.cn/main.htm

    17.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从1941年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建立延安民族学院,到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再到1964年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成立,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传统深厚。

    1986年,学院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1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4个硕士学位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4个博士学位点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5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约为40%。学院主办“人文知识竞赛”“诗词大会”“文化盛典”等多项专业赛事与特色活动,致力于培养“博人文、厚基础、重创新、有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

    https://sla.muc.edu.cn/index.htm

    18.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等合并成立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是中国新文艺孕育和发展的摇篮。1959年创办文学理论研究班。1960年成立语言文学系。1961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1978年语言文学系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系。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成立。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已发展成为学科体系完备、专业实力雄厚的语言文学研究和一流人才培养重镇,涵盖中国语言文学七个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以及2个自设二级学科古典学、创造性写作。

    http://wenxueyuan.ruc.edu.cn/index.htm

    19.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1年,清华大学喜迎百年华诞,也迎来了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85周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曾 有着名家荟萃、蜚声宇内的辉煌历。
    https://www.zhongwen.tsinghua.edu.cn/index.htm

    20.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办于1921年,厦门大学中文系现有在职教师54人,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27人、助理教授14人。现任系主任代迅教授,副系主任苏琼教授、李焱副教授。中文系下设9个教研室: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等。中文系实行系、所、中心合一的管理体制,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应用和推广研究中心、新媒体动漫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等。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由中文系管理,是国内五大鲁迅纪念馆(博物馆)之一。
    中文系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涵盖9个二级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与影视学。另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文系现有三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

    https://chinese.xmu.edu.cn/index.htm

    21.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下设1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包含3个自设二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学、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跨语言文化研究,以及美学(硕士点)、课程教学论(语文教学论方向硕士点)。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汉语言文学(新文科基地班)、汉语言文学(师范)、秘书学和汉语国际教育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基地)为首批设立的国家文科(中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首批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秘书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http://www.lit.snnu.edu.cn/index.htm

    22.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支柱院系,有“江南文枢”的美誉,是我国高等文科教育的东南重镇,也是我国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教育理念、博大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学风、创新的机制与科研成果,跻身于全国高校人文学科的前列,并享有国际声誉。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包括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学、电影电视学、应用文体学等二级学科。两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都曾排名全国前十,享有极高的学科声誉。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江苏省优势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http://wxy.njnu.edu.cn/

    2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老一辈著名学者如唐诗专家马茂元、宋词专家胡云翼,外国文学史家、翻译家朱雯,语言学家张斌等奠定学科基础。

    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95%有博士学位,35人为教授;在读学生1371人,其中本科生774人,硕士生477人,博士生120人。

    http://renwen.shnu.edu.cn/main.htm

    24.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1954年就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1955年始建中文系。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

    现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秘书学系、比较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管理系、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系。全院设有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语文教育学、秘书学、文化产业、大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等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信息资料中心以及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科研研究生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拥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1955年始设,非师范类、2005年始设)、秘书学(非师范类,1995年始设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2014年升为秘书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方向、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2010年停办)、汉语言文学(书法教育方向、非师范类、1993年始设,后停办)、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文化产业管理(非师范类、2005年始设,原属汉语言文学下方向,2010年升为专业)、国际汉语教育(非师范类、2009年始设,原名对外汉语,2013年更名汉语国际教育)、专科专业曾有汉语言文学(1955年始设)。

    https://chinese.cnu.edu.cn/

    25.
    扬州大学文学院
    扬州大学文学院前身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建系于1952年。

    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俗文学研究中心、扬州文化研究中心、《尚书》学研究中心、审美文化研究所、毕飞宇研究中心、王干小说研究所、扬州大学中国诗歌创研院、儒家经典诠释与东亚传播研究中心、国际《尚书》学会秘书处、《外国美学》集刊编辑部、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等科研工作机构。

    http://wxy.yzu.edu.cn/

    26.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文学院是在东吴大学文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9年,苏州大学在整合原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所属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的基础上,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合作组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撤销新闻传播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在划出新闻类专业和学科后定名为苏州大学文学院。
    学院拥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在原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三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08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遴选为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2014年获批省优势学科重点序列学科,2015年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本学科连续承担了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3个系科:中文系、秘书学系、汉语国际教育系,1个海外教育中心,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当代作家研究基地),设有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心、汉语及汉语应用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等10多个校级、院级研究中心。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博士点(含方向);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8个学术型学位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基地)、汉语国际教育4个本科专业(方向)。

    http://wxy.suda.edu.cn/main.htm

    27.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的中文系,距今已有60余年的发展历史,是黑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根基最深厚的学院之一。近年来,学院逐渐发展成为本省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为省级重点专业。195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立。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入本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的培育资助范围,培养具有学术实力、综合发展的拔尖人才;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又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暨本硕连读培养计划资助范围。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立于2001年,为传播汉语及汉文化作出了贡献。

    https://wxy.hlju.edu.cn/index.htm

    28.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四个院系之一。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省属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设有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学位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1个教育部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013);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文学理论、大学语文),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安徽名胜与古典诗词),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语文),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文化概论、文学理论);1个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汉语言文学),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一个省级一流专业(秘书学),4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大学语文),11门各类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刊物《学语文》。

    https://wxy.ahnu.edu.cn/index.htm

    29.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的前身中文系始建于1950年,是山东师范大学建校伊始即设置的系科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文脉悠长。
    文学院目前专业覆盖全面,学科门类齐全。现设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五个研究所;两个省级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和一个校级基地“古代文学资源研究基地”。共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秘书学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与语文教育、中国文学与影视艺术、区域文化与中国文学等9个博士学位点及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与教学论、美学、对外汉语教学等10个硕士点和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等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上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个山东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一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http://www.wxy.sdnu.edu.cn/index.htm

    语言学研究机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官方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是教育部机关实施信息公开、新闻宣传、在线互动的线上窗口,提供标准版、手机版、客户端等访问形式。

    http://www.moe.gov.cn/

    2.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http://www.ywky.edu.cn/index.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用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内设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内设机构。

    拟订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监督检查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组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及普通话师资培训工作;承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http://www.moe.gov.cn/s78/A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语信司

     研究并审定语言文字标准和规范,拟订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指导地方文字规范化建设;承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http://www.moe.gov.cn/s78/A19/

    5.
    中国语言文字网

    中国语言文字网是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领导下,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办的网站。网站宗旨是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服务社会语文生活,引导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文素养,促进学术研究与交流。
    http://www.china-language.edu.cn/#/index

    6.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

    http://www.ywky.edu.cn/

    http://yyzk.ywky.edu.cn/

    7.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在线报名系统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考试形式为口试。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

    http://bm.cltt.org/

    https://www.cltt.org/#/webHome

    8.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智能语言学习平台。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汇聚各类中文学习资源,以更好地为广大中文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是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关任务要求的具体举措。

    2019年10月25日,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上线。

    https://www.chinese-learning.cn/

    9.
    中华文化思想术语库

    中华文化思想术语库。
    https://www.chinesethought.cn/

    10.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1月成立,2000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任主任陆俭明、蒋绍愚、王洪君。从2012年11月起,陈保亚担任主任,郭锐担任常务副主任。中心设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4个研究室和1个《语言学论丛》编辑部、1个基地资料室。中心按研究课题聘任研究员,每年聘请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为基地的专兼职研究员,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初,本基地还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设立了两个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实验室,由詹卫东和邵永海两位老师负责,在建立国际一流的语言学研究资料库的同时培养更多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本中心依托北大语言学科的整体优势,团结海内外的语言学研究力量,力争在学术研究、数据库建设、人员管理、交流互访、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不断进步,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国际一流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信息资料库、国际一流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学术交流中心”。
    http://ccl.pku.edu.cn/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ASS)成立于1950年6月25日,是中国科学院成立时最早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语言研究所归入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所主要从事汉语现状和历史的基础研究,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分支领域,涉及通用语言文字、方言和儿童语言等;并进行汉语辞书编纂、语音分析合成与识别、中文信息处理及语料库建设、语言文字规范、语言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基于汉语及中国境内语言和中外语言比较开展语言学理论研究,介绍并研究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共有工作人员78人,下设九个专业研究室,承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

    http://ling.cass.cn/

    12.
    中国语言学会

    中国语言学会于1980年10月 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学会的首届年会于1981年10月在成都举行。2021年4月在杭州浙江大学举行了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http://www.chnling.cn/

    13.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Chinese Phonetics Association under Chinese Language Society,以下简称“语音学分会” )成立于2009年,是隶属于“中国语言学会”(”Chinese Language Society”,缩写为CLS)的二级学会,接受“中国语言学会”的领导和监督管理。语音学分会为中国语音学工作者自愿结成的非盈利性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全国语音工作者,为推动我国的语音学事业、提高语音学科水平贡献力量。学会地址为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内,网址为:

    http://www.phonetics.org.cn/

    14.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20日,是复旦大学直属的实体性的研究机构。中心主任为刘钊教授。中心基地位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西主楼27楼。

    中心下设“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两个研究室,分别侧重先秦秦汉时期和敦煌出土文献的研究,并包含对当时使用的文字的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汉语言文字学两个二级学科,与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亦关系密切。

    http://www.fdgwz.org.cn/

    15.
    浙江大学汉语史中心

    浙江大学汉语史中心于1999年11月正式成立,2000年12月正式入选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依托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中国古典文献博士点两个二级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其特色在于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及传统训诂学研究。该中心是新组建的浙江大学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一个面向全国的、开放性的研究机构。中心由方一新教授任主任、张涌泉教授、王云路教授任副主任,下设三个研究所和一个研究室,即上古汉语研究所、中古汉语研究所、近代汉语研究所、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
    http://www.hanyushi.zju.edu.cn/main.htm

    16.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Speech and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英文缩写为:“NERC-SLIP”。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领导下,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科学院的主管下,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共建,其中项目法人单位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研究支撑和产业主导的综合优势,是我国语音产业界唯一的国家级研究开发平台。
    2011年6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成立。 2021年11月顺利通过优化整合评估工作,成功纳入新序列。
    围绕语音及语言核心技术及产业发展需要,建立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工程化应用的研究开发平台和测试验证平台。
    开展自然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海量信息处理及挖掘等重点领域的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形成从核心技术研究到技术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语音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http://nercslip.ustc.edu.cn/main.htm

    17.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学院依托北京语言大学文理融通、中外融合的国际化特色,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能力强,熟悉人工智能前沿知识,具有信息处理基本素养的通用人才。学院现下设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字媒体三个教学系,以及语言信息处理、语言监测与社会计算、大数据与语言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研究所。

    http://xxkx.blcu.edu.cn/index.html

    18.
    智能交互课
     智能交互课题组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智能化大厦7层。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 多语言语音合成 、 情感语音合成 、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语音合成 、 情感语音识别 、 语音转换方法 、 语音评价方法 、 可视语音合成-人脸动画 、 自然口语分析与合成 、 情感交互技术 等。目前课题组有 固定人员 12人、 博士生 8人、 硕士生 4人,学术顾问2人,另有多名访问学生。
    http://www.speakit.cn/show/index_show
    19.
    语音乐律研究

    语音乐律研究。

    http://www.phonetics.ac.cn/

    20.
    国际语音协会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国际语音协会。
    https://www.internationalphoneticassociation.org/

    21.
    国际语音交流协会
    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国际语音交流协会

    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https://www.isca-speech.org/

    2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音实验室
    UCLA Phonetics Laboratory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音实验室

    UCLA Phonetics Laboratory。

    http://phonetics.linguistics.ucla.edu/

    23.
    言语、音乐和听力(KTH)
    Speech, Music and Hearing (KTH)
    言语、音乐和听力(KTH)

    Speech, Music and Hearing (KTH)。

    https://www.kth.se/is/tmh

    24.
    牛津大学语音学实验室
    Phonetics Lab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语音学实验室

    Phonetics Lab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ttp://www.phon.ox.ac.uk/

    25.
    陈轶亚老师的主页

    Yiya Chen is a Professor of Phonetics at the Leiden University Centre for Linguistics. She studies the sounds of languages wit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e broad goal of her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and cognitive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speech and speech communication. Yiya is particularly intrigued by the way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employ melodic pitch variations (together with other cues) to convey layers of information in speech, signaling not only word-level meanings but also higher-level messages (such as asking questions, highlight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tention, and conveying attitude or emotion).

    https://www.universiteitleiden.nl/en/staffmembers/yiya-chen#tab-1

    26.
    许毅老师的主页

    My research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speech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in connected discours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how multiple layers of communicative meanings can be encoded through a common process of articulation. In particular, I am interested in the production, perception, typology, and modelling and synthesis of speech prosody, as well as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coarticulation. I am also concerned with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the neural process of speech acquisition. More recently, I hav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in speech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my Research page.
    http://www.homepages.ucl.ac.uk/~uclyyix/

    语言学杂志、刊物
    1.
    《当代语言学》
    《当代语言学》(双月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之一。它是由《国外语言学》易名而来,而《国外语言学》又是从《语言学资料》(系《中国语文》附属刊物)和《语言学动态》发展而成。几番易名反映了几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探索过程。
        《当代语言学》一方面继续起着引进国外语言学的窗口作用,以便国内学人及时了解其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为那些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致力于在理论和方法上做出新的探索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

        《当代语言学》主要刊登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

    http://www.ddyyx.com/

    2.
    《中国语言学报》

     《中国语言学报》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创刊于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语言学报》遴选收录中国语言学会年会论文,两年1辑。中国语言学会首届年会于1981年举行,至今已召开了十九届学术年会。《中国语言学报》目前已出版18辑,第19辑正在编辑中,将于2020年出版。《中国语言学报》作为中国语言学会的会刊,刊发过许多反映中国语言学研究重要成果的论文,对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http://www.chnling.cn/Default.asp?V_ITEM_ID=26

    3.
    《中国语音学报》

    《中国语音学报》创刊于2008年,是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会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第1辑至第3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4辑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报编辑部目前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音学报》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本面向语音学领域的学术辑刊。
    http://www.phonetics.org.cn/?p=21

    4.
    《语言教学与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由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已经发展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语言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
        本刊发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稿件。欢迎来稿。

    http://yyjx.cbpt.cnki.net/WKB3/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YYJX

    http://yyjx.blcu.edu.cn/index.html

    5.
    《世界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的中央级学术刊物,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是由中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承办的“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同时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CNKI中国期刊网收录刊物、美国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s (LLBA)收录期刊。

    《世界汉语教学》的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提供新的信息,促进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开展。

    https://sjhy.cbpt.cnki.net/

    6.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为汉语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对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主要栏目有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应用、语言规范、书评等。读者对象为汉语语言文字研究与教学工作者、高校学生、文秘工作者等。 ...
    http://www.yywzyyzz.cn/

    7.
    《当代修辞学》
    《当代修辞学》(Contemporary Rhetoric)是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主办的目前中国唯一的修辞学专业学术期刊,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当代修辞学》为双月刊,全年共出版6期。原名《修辞学习》,2009年经教育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更名为《当代修辞学》,2010年成功实现改版并启用现名。在严格执行国家期刊出版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坚持繁荣修辞学术、推动修辞研究、指导语言运用的宗旨,专注于修辞学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的创新和修辞现象的解释,主要刊发原创性、研究性的论文。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积极组织、参与各层次的修辞学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定期举办的“望道修辞学论坛”,得名于我国现代修辞学奠基人、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先生,自2008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有效地增进了修辞学界的学术联系和交流,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https://xcxx.cbpt.cnki.net/

    8.
    《中国语文》

    《中国语文》主要刊登汉语现状、历史以及应用、实验等的调查和研究,语言理论、语言政策的研究,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研究,语言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汉字现状、历史以及应用调查和研究,语言文字著作的评论文章等。
    http://www.zgyw.org.cn/

    9.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杂志创刊于1980年,1981年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30多年来,已从边疆少数民族大学32开本64页的教学辅导类语文刊物,成长为国际16开本112页的全国知名的中国语言学/汉语类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汉语学习》的办刊宗旨是介绍国内外现代汉语和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新成果,提供学术讨论和争鸣的园地,反映学术活动的新动态,展示国内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视野。主要栏目有: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学者评价、海外汉语教学、消息、补白等。

    https://hyxx.ybu.edu.cn/index.htm

    10.
    《汉语学报》
    《汉语学报》(季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语言学核心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曾荣获湖北省第六届优秀期刊奖。主编为邢福义先生。
      《汉语学报》的前身,最早是内部印刷发行的《语言学通讯》,后来是用文集形式出版的《汉语学报》。《语言学通讯》于1985年创刊(批准号E.K.173),办了5年时间;文集形式的《汉语学报》于2000年开始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上卷和下卷,每卷30余万字,连续出版了三年六卷。2004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汉语学报》正式出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2—1729/H,季刊,每季度第二个月的10日出版,16开,每期96页。
      办刊宗旨:以汉语为研究对象,致力于事实的发掘和规律的揭示,致力于理论的探讨和方法的探索;促进汉语的母语教学和对外教学,积极推进语言信息处理和语文现代化。

      办刊准则:在问题研究上,注重客观性;在理论方法上,赏扬思考性;在文稿内容上,加强沟通性;在作者队伍上,坚持开放性;在学术气度上,主张容纳性;在成果效应上,讲求实践性。

    https://hyxa.cbpt.cnki.net/

    11.
    《语言科学》

    《语言科学》主要刊登语言科学领域内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专论,以及基于共时或历时的具体语言事实且有理论深度或独创性见解和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中有突破性进展的专题研究成果,包括理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工程语言学(语言信号处理、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纪录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声学语音学、比较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汉语史研究、中国境内各民族语言研究、国外语言及国外语言学研究、中外语言学史等方面的内容,也刊登严肃的学术评论和著述评论等方面的内容。
    http://journal15.magtechjournal.com/

    12.
    《语言研究》
    《语言研究》研究汉语语言、文字的历史和现状,探讨汉语语文的教学问题,刊登有关汉语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及语言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等方面的论文,主要报道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探索及新学说的评价、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的描写、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在语言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手段的理论和实践、语言的对比研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当前中国国内外重要语言学著作述评等内容。

    主要栏目:《语言研究》主要设有通论、语音、词汇、训诂文字、语法、汉语方言、民族语文、现代语言学与科学技术等栏目。

    http://yyyj.soripan.net/

QQ群 微信 QQ空间 新浪微博 Facebook的 推特 VKontakte等 LinkedIn
首页 | 网站地图 | 信息反馈 | 联系我们 | |
电话:+8613676841191 邮箱:285201500 @qq.com
版权所有:2017-2024嘉台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2312号